标题: 福布斯》榜上世界显赫的14大财富家族(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4 标题: 福布斯》榜上世界显赫的14大财富家族(组图)
显赫的财富家族福特家族
福特家族曾经是美国显赫的财富家族。亨利?福特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成为汽车大王。他对自己惟一的儿子埃兹尔恨铁不成钢,埃兹尔是个面慈心软的人,面对父亲说一不二的“绝对帝王”作风,听任摆布,最终成为悲剧根源,英年早逝。孙子组成“红粉兵团”进行逼宫夺权,曾一度使家族中兴,但福特二世重蹈覆辙,最终福特公司董事长由外人出任。开创了美国企业界将家族企业大权传给非家族人的先例。
特色评说:孙承祖业,隔代君王,再度中兴,回天无力。
财富家训:“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现代社会生存的方法,母亲教导的‘勇气’、‘忍耐’、‘锻炼’以及‘秩序’是我一生奉行不移的座右铭。”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的第一辆汽车)
农场里的机械天才
1863年7月30日,一个男婴降临到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夫妇家中,他们为他取名亨利。威廉是英国人,1847年大饥荒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刚到美国时,他们一文不名。到亨利出生时,勤奋的威廉已经拥有一座90英亩的农场了。
亨利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机械的迷恋。上小学时,他曾在学校院墙边搞了个“涡轮机”,结果发生爆炸把院墙都烧了。十几岁时,亨利开始帮同学修表。他的名声迅速传开,邻近村子的人都把表送来给他修。父亲不让他免费给别人修,他就趁父亲睡着后溜出去,干到凌晨3点再回家睡觉。16岁时,亨利从学校退学到底特律一家机器店当学徒。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汽车生涯。
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汽车
刚到底特律时,亨利白天在店里修机器,晚上在一家名表店修表,业余时间就研究汽油发动机。1891年,他加入了爱迪生照明公司,这使他有幸结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汽车研制之路上,爱迪生始终给他以激励。后来,这两个都出生于密歇根农村的奇人成了至交。
当时,汽车是有钱人的消遣品,汽车制造也是手工作坊式的。亨利的梦想是要生产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1896年6月4日,亨利在底特律家中的棚屋里造出了他的第一部汽车———“四轮车”。它的样式很简单,几块铁板松散地安在四个自行车轮上,前面装上一个门铃。组装好的车出不了门,他就拿斧头把墙砸开,并在倾盆大雨中把车开上大街。这个“怪物”惊呆了路人,它时速达到20公里,比别的车都快。连愤怒的房东都没有责怪他,反而为棚屋造了个活动门方便汽车出入。而这,就是后来美国车库的雏形。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了。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这也标志着世界汽车工业革命的开始。T型车没有一点为舒适和美观附加的装置,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像个“农民”,只有骨头和肌肉,没有一点赘肉。亨利则不以为然,他坚持汽车就是服务大众的,开豪华车是一种罪过。T型车最初售价为一辆850美元,而当时其他的汽车要卖到4000多美元。
影响美国方方面面
T型车在市场大获全胜,但亨利并未裹足不前。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每分钟生产一辆T型车。到1914年,T型车已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亨利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从汽车业扩展到了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建立了汽车经销商体系;在他的努力下,加油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还大力游说政府修路,使美国有了全球第一的州际高速公路。
1914年,亨利宣布向工人支付8小时5美元的最低日工资。而当时,工人一般工作9小时,工资只有2.34美元。《华尔街日报》指责他“经济犯罪”,对“福特主义”的批判也比比皆是。但亨利坚持提高工人福利,后来甚至把日工资涨到10美元。这使得美国工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4
印富首富贝拉家族
印度M.P.贝拉集团的遗产继承案几个月来闹得沸沸扬扬,然而法院在调查过程中的新发现又为这个涉及5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3卢比)的大官司再添重磅砝码:近日,当司法人员检查已故的M.P.贝拉集团主席普丽娅瓦娜·贝拉的住宅时,意外地在其家中密室找到一批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金币和金制茶具,经评估至少价值50亿卢比!
四大富豪家族之一
M.P.贝拉集团是印度四大巨富家族之一贝拉家族的下属子公司。1990年,普丽娅瓦娜从病故的丈夫M.P.贝拉手中接过振兴家族企业的重担,并在随后的十多年中使该集团的市值增加到500亿卢比。2004年7月,76岁的普丽娅瓦娜去世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女富豪竟然留下了一份匪夷所思的遗嘱———宣布公司将由她的得力助手、会计师洛德哈继承,集团所有财产都将不再属于贝拉家族。
尽管普丽娅瓦娜没有子女,但她古怪出格的举动,在整个家族中引发了一场地震。今年早些时候,家族成员向加尔各答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宣布遗嘱无效,并将M.P.贝拉集团重新置于家族旗下。
与圣雄甘地结缘
谈到贝拉家族的发迹史,就不得不提到创始人G.D.贝拉。20世纪初,不到20岁的G.D.贝拉孤身从家乡前往加尔各答,在那里创办了一个黄麻加工厂。借助过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抓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将触角迅速伸至钢铁、橡胶及水泥等领域,公司业务一飞冲天,贝拉家族从此迅速发展壮大。
贝拉同政界人物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圣雄甘地便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甘地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G.D.贝拉给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并成为甘地的首席经济顾问,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而他遇难的地点就在贝拉新德里家中的花园草坪。
后代不乏佼佼者
印度独立后,G.D.贝拉与各届政府高层都保持紧密联系,从而继续在工业界呼风唤雨。到1983年老贝拉去世时,贝拉家族已成为印度四大巨富家族之一,下辖7大集团,M.P.贝拉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贝拉家族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不缺乏精明能干的后继者。第四代继承人库马尔·贝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领导的A.V.贝拉集团是家族的“聚宝盆”。在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库马尔以37亿美元的身家名列第149位。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5
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王国
1999年,哈里在伦敦展示一颗钻石。
“垄断是暴利惟一的源泉”———这条犹太商法至今似乎仍未失效。在当今世界富豪中,靠资源垄断发家的已为数不多,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奥本海默家族仍然控制着全世界近一半的黄金制品和几乎所有的钻石制品,家族总资产达25亿美元。
犹太穷小子圆梦南非
恩斯特·奥本海默是南非钻石帝国“南非英美有限公司”的缔造者。
1880年,恩斯特生于德国一个底层的犹太人家庭。为了生计,他从16岁起就跟着哥哥在伦敦干分拣钻石的活。那样,每周他可以得到1英镑的工资。恩斯特独特的才能开始显露,他似乎本能地知道哪些粗钻石可以加工成一流的钻石。
1902年,一个诱人的故事将恩斯特吸引到了南非。据说,南非一个牧羊小孩在路边捡到一颗漂亮的石头,后来小孩用这块石头换了1辆篷车、10头牛和500只肥羊。而这块石头就是重达83.5克拉的“南非之星”,在以后的日子里,它成千上万倍地翻着自己的价值。美丽的故事招来了欧洲人到南非淘钻石的热潮。恩斯特正是随着这股热潮来到南非的。
1912年,恩斯特被意外地选为南非钻石之城金伯利市市长。借助这种优势,1917年,恩斯特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他用100万英镑成立了“南非英美有限公司”开采金矿。靠黄金开采站稳脚跟的恩斯特盯上了钻石。1926年,他以全部的家当作抵押,通过互换股权的方式与西塞·罗兹的德比尔斯钻石公司实现合并。这场豪赌使他得偿所愿。二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钻石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奢侈品。大量囤积的钻石给恩斯特带来了14亿美元的财富。不久,罗兹去世,恩斯特开始担任德比尔斯的主席,成为南非钻石界一言九鼎的人物。
已是南非钻石大王和最大黄金生产商的恩斯特将业务拓展到铜矿、煤矿、铂矿、炸药和农业。52岁时,他已成为南非财力和权势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两代人续写家族神奇
1957年,恩斯特去世。他把全部遗产留给了儿子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从此,哈里成为新一代钻石大王。
哈里1908年出生在金伯利,曾赴牛津大学学习。独特的家族及教育背景使他终生沉默、低调、富有涵养。
在哈里担任英美公司主席25年的时间里,奥本海默的钻石王国走入了全盛时期。英美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商界。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1973年,奥本海默家族产值已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然而,这个钻石王国对南非经济的影响力开始令非洲人感到不安。许多人甚至开始批评奥本海默的家族生意剥削了黑人,事实上支持了种族隔离制度。对此,哈里感慨万千。作为议员,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反种族隔离斗争,他的家族也为黑人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份冤屈直到他死后才得以澄清。
2000年8月,哈里离开人世,享年92岁。南非总统姆贝基称他为“南非的杰出儿子”,是“最早在南非寻求种族和解的人之一”。2004年,哈里入选南非最伟大的100位人物。
接下来轮到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哈里的儿子尼古拉斯·奥本海默登场了。尼古拉斯生性桀骜不驯、不拘小节。
据说,他手里总是把玩着一只板球(板球是他的最爱,他甚至拥有一支南非职业板球队),生气的时候,他会把那只橡胶球砸向讨厌的人。
哈里退休时并没把公司的最高指挥权交给儿子。而是让朱利安·汤姆森在主席的位子上坐了10多年。直到1998年,尼古拉斯才正式出任公司主席。
不过,尼古拉斯刚一上台,钻石生意就受到新一轮世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2000年7月,尼古拉斯实施了一个只有奥本海默家族成员才有胆量提出的计划———由家族和英美公司共同出资176亿美元买下德比尔斯几乎全部股权,完成了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最大的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从此,股市上再也见不到人尽皆知的德比尔斯的大名了。
如今,尼古拉斯是南非首富,在200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他以6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第72位。然而,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一点钻石的影子。他的办公室里没有钻石,他从不佩戴镶嵌钻石的袖扣或别针,他总是戴着一块黑黄相间的塑料电子手表。
家族成员接连丧生
作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一个世纪来,奥本海默家族尝尽了生活的苦辣酸甜。商场上的好运并没有给这个家族的生活带来好运,他们的家庭总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1906年,在南非闯荡了4年的恩斯特回到伦敦,迎娶了哥哥的小姨子、伦敦股票交易所主席波拉克19岁的女儿玛丽。玛丽漂亮可人,天资聪颖,为了丈夫的事业,毅然放弃了剑桥的学业,随恩斯特来到南非。很快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哈里和弗兰克。但悲剧从此接踵而至。
1933年9月的一天,恩斯特亲眼目睹了钟爱的侄子在一次意外的空难中丧生。第二年,与他风雨同舟近30年的贤内助玛丽因心脏病突发离他而去,恩斯特甚至没能在妻子临终时看她最后一眼。接连失去两位亲人让恩斯特几乎难以承受。然而噩梦远没有结束。就在恩斯特为妻子服丧期间,玛丽的哥哥、英美公司总经理莱斯利因肺炎突然去世,公司意外地失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几个月后,更大的噩耗传来,恩斯特的儿子弗兰克溺水身亡。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恩斯特的家人几乎减少一半。近乎绝望的恩斯特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令人惊讶的决定。在安葬儿子的第二天,这个有犹太血统的人接受了洗礼,改信基督教。
命运总是让有相似遭遇的人惺惺相惜。后来,恩斯特与侄媳艾娜在心灵上慢慢接近。1935年6月,在世人惊讶的目光中,他的侄媳成为他的妻子,而证婚人正是艾娜的母亲和恩斯特的长子哈里。
与兄弟弗兰克相比,哈里是幸运的。年轻时的哈里曾是一名军人。1939年南非对德宣战。1940年,哈里在北非的沙漠里遭遇了隆美尔的军队。幸运的是,他不仅活着走出了沙漠,而且在1943年与年轻漂亮的女中尉布里切特结为连理。弗兰克的早逝也令哈里成为惟一的继承人。
哈里和布里切特生有一儿一女。女儿玛丽美丽端庄,喜爱各种名马,但在商业上却缺乏天赋。她极其奢华的婚礼场面曾震惊整个约翰内斯堡,为了一睹百年不遇的大场面,人群甚至发生了骚乱,有数十人受伤。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婚姻几年后便烟消云散。玛丽爱上了自己的驯马师。在家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玛丽还是与驯马师在斯威士兰悄悄举行了婚礼。但这个让玛丽付出巨大代价的婚姻同样没能给她带来长久幸福。不久,人们又目睹了玛丽的第三次婚礼。
与姐姐的坎坷婚恋相比,弟弟尼古拉斯倒是一路顺畅。当尼古拉斯在约翰内斯堡的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第一次见到门当户对的奥西丽亚时,两人的美好姻缘从此开始。但那时尼古拉斯年仅13岁,奥西丽亚也不过17岁。在苦苦等待9年之后,22岁的尼古拉斯总算把奥西丽亚娶回了家。第二年,他们的儿子乔纳森降生。
如今,乔纳森已经34岁,也有了3个孩子,并正式涉足企业管理。奥本海默家族又有了传承事业的后代。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5
韩国现代家族富可敌国
郑周永
左一为郑梦九左二为郑梦准
图为郑梦宪(上)与夫人玄贞恩(下)
这是一个辉煌的家族,白手起家建起韩国最大企业集团;这是一个颇有政治建树的家族,为韩国成功申办奥运会,帮政府开创南北朝鲜和解合作新篇章;这是一个令人叹惜的家族,多个子女死于非命,至今难逃亲人相争的怪圈。现代集团郑氏家族的兴与衰、荣与辱无不深深牵动韩国人的心。
富可敌国
上世纪末的整整10年中,现代集团一直雄踞韩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榜首,鼎盛时期拥有80多个子公司,18万名员工,业务横跨汽车、造船、建筑等数十个行业,总资产高达97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00韩元),年销售额相当于韩国政府全年的预算。即使2000年现代集团分裂,在韩国前30大企业集团中,仍有5家属于现代家族。
在韩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现代集团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第一家造船厂、第一家汽车厂、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它,率先在全球创出“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的牌子,成为韩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头羊。难怪现代的员工自豪地说:“世界了解韩国,是从了解现代开始。”
白手起家
现代集团的发家史,就是一部韩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史。集团创始人郑周永白手起家打造韩国第一大企业,至今仍是国人的骄傲。
郑周永1915年出生在今朝鲜江原道通川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上小学时,他在种田之余悄悄上山砍柴,用半年时间攒了4角7分钱。毕业后,他带着这点钱来到城市,在建筑工地和码头当苦力。22岁时,他当伙计的那家米店老板出于欣赏将米店送给了他,可随即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令米店不得不关了门。接着,他借钱开了个汽车修理厂,开业仅5天,工厂就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郑周永没有向残酷的现实低头,再次集资办起汽修厂。日本投降后,他在汉城首次挂起“现代自动车工业社”的牌子。当时进驻朝鲜南方的美军车辆很多,技术出色的郑周永不到一年就把工厂发展成近百人的大型修理厂。接着,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又在汽修厂旁挂起“现代土建社”的牌子。就这样,现代集团一步步发展起来。
郑周永还把开拓的勇气延伸到政治领域。他曾作为奥申委主席为韩国成功申办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8年,他巨资投入朝鲜旅游等行业,为推动南北朝鲜和解合作迈出一大步,他带着500头牛从板门店进入朝鲜的情景至今令无数韩国人难以忘怀。1992年,他以77岁高龄参加总统竞选,但最终失败。然而,郑周永对朝鲜的巨额投资却为家族埋下了祸根。有人认为,这笔投资回收可能性不大,郑周永违反经济规律,好大喜功,是现代集团后来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这个政治意义极其明显的举措也令现代集团卷入了韩国政坛的厮杀,成为反对党攻击金大中政府收取政治献金的砝码,他们说,“现代集团用5亿美元为政府‘买’来了韩朝峰会”。正是这一指控使现代集团不得不频繁接受调查,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尽管富可敌国,郑周永一生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2001年他去世后,家人公开了他的部分遗物,多数生活用品都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令韩国人不胜唏嘘。郑周永给后代留下了财产,也把他们留在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
同根相煎
郑周永共有八子一女,艰苦的经历使他对子女的要求异常严格,儿子们也个个有出息。不过,这个家族一直命运多舛。1982年,长子郑梦弼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8年后,四子郑梦禹不堪疾病折磨选择了自杀。
在郑周永众多儿子中,次子郑梦九、五子郑梦宪和六子郑梦准最引人注目。郑梦九沉默寡言不喜社交,遇事沉稳头脑冷静。他曾极为害怕父亲,凡有郑周永出席的场合,他总是站在远处。郑梦宪多才多艺、喜欢文学,和父亲的感情最好,坚定贯彻父亲的意志,深得郑周永信任和钟爱。1992年,他在被指控挪用公款支持其父竞选总统的官司败诉后,心甘情愿地到偏远之地度过几个月的牢狱生活。郑梦准喜欢体育,长于雄辩。大学毕业后他在打理现代重工的同时,走上从政之路,四次当选国会议员。目前他还身兼韩国足协主席和国际足联副主席职务。他也曾竞选总统,但惨败在卢武铉手下。
同许多豪门一样,郑家也未能避免同根相煎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郑梦九将叔父挤出现代汽车公司,2000年他趁郑梦宪出差之机企图夺权,挑起“王子之乱”。郑周永对此极为不满,召见郑梦九让他断了争夺集团董事长职位的念头,作为补偿,让他管理现代的汽车业务。郑周永随后宣布,郑梦宪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郑梦准掌控现代重工业集团。从此,现代家族三分天下,兄弟之争暂且平息。2001年3月郑周永去世后,郑梦宪按父亲遗命继承了现代公司。然而两年后,郑氏家族再度上演“豪门恩怨”。现代集团最优质的资产现代汽车和现代重工独立出去后,其他十几家企业大则大矣,却多是负债累累,集团还要承受对朝投资的重负。郑梦宪不得不因涉嫌政治献金频繁接受调查,而同胞兄弟对其处境却冷淡漠视。郑梦宪独自承受着大厦将倾的悲哀。2003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他从现代总部大楼飞身而下,结束了生命。
家族女人
郑家信奉“女子不干政”,女人一向安心做贤妻良母。郑周永22岁时奉父母之命娶了同村16岁少女边仲锡。边氏有着韩国女性平和、坚忍、富于牺牲的传统美德,她陪着丈夫度过艰难岁月,带大9个孩子,赢得了郑周永和所有子女的尊敬。据知情者透露,郑周永的几个儿子并非都是边氏亲生,但她对他们视同己出。从1990年起,边仲锡就一直患病住院,但她最终撑到了丈夫之后。有人说,这是她想尽到做妻子的最后义务。
世事难料,如今现代集团的总裁却是一位女性,是命运把她逼上了这条路。她就是郑梦宪的遗孀玄贞恩。现年51岁的玄贞恩,是现代集团下属现代商船的前任总裁与现代电梯最大股东金文姬的二女儿。郑梦宪自杀后,郑梦九和郑梦准都无意合并,家族多次秘密协商后决定由玄贞恩出任现代电梯总裁,间接代理现代集团总裁。玄贞恩外貌平常,生活简朴,为人淳厚,但外柔内刚,遇到困难时果断坚决。
争斗未止
玄贞恩出任总裁不到1个月,郑周永最小的弟弟郑相永所率的金刚高丽化工集团突然收购现代集团。当时,现代集团正面临美国公司的收购,据说郑相永是为避免集团被外人掌权,玄贞恩也认为郑相永是在帮助自己。但外敌威胁消失后,郑相永继续收购股份,直至成为现代集团最大股东,并计划将现代电梯分离出去,彻底将玄贞恩排除在集团之外。至此,玄贞恩才明白了郑相永的真正意图。但由于资金不足和郑氏兄弟的漠不关心,她最终未能进一步增加股份。不过,玄贞恩也没有示弱,她宣布将发行国民股,将现代电梯变为“国民企业”,向叔父郑相永发出了正式挑战。
如今,现代家族的第三代已逐渐成长起来。最被看好的当属郑梦九的儿子郑义宣,两年前,他以33岁年纪出任起亚汽车总裁。郑周永三子郑梦根32岁的长子郑之宣最近出任现代百货店集团副总裁,也引起了一阵惊叹。但最近,现代家族陷入了另一场风波。郑梦九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遭到拘捕,郑义宣也成了警方重点调查对象,被禁止出境。这被认为是韩国政府决心整改家族企业的举措之一。现代家族命运将会如何,韩国人,也许郑氏家族自己人都不知道。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6
印度尼西亚糖王黄氏家族
在印度尼西亚,建源公司与黄氏家族的影响已经烟消云散了,但年长的人都还记得,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个公司及这个家族曾有过一段令人瞩目的辉煌。
建源公司以经营糖业为主,它的创始人黄志信是一名华侨。
黄志信1835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同安县。他的青年时期,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蹂躏的时候。厦门地区出现了小刀会这样的民间反帝组织,吸引了厦门、同安一带的农民、渔民和城市贫民。黄志信也参加进去,并担任管理后勤粮草的军需官。后来,起义失败,黄志信等人乘船出逃,到了印尼爪哇岛。在这里,他以做小买卖起家,渐渐发达,到1863年,他的资产已达上百万荷盾。
从那时起,黄志信就创建了“建源栈”。当时,印尼实行开放政策,他把爪哇出产的蔗糖和烟运往中国,再把中国的茶叶、丝绸、香料等运回印尼,后来又经营大米。这种海上贸易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到19世纪末,他已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巨商。
黄志信的儿子黄仲涵1866年出生于印尼三宝垄市,当时印尼是荷兰殖民地,但华人所占人口比例很大。在华人社会中,多数人还是用家乡语言,很多人不会讲当地的印尼话。黄仲涵从小与当地人接触较多,能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语,这非常有利于他在当地的商务活动。
黄仲涵天资颇高,办事精明,黄志信看出他有经商的禀赋,便更加精心地教导扶持。在黄仲涵24岁时,父亲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他,并将建源栈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
1893年,荷印殖民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政策上作了一些修订,诸如放开自由贸易,取消强迫种植甘蔗等等。黄仲涵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立即调整了建源公司的生产、贸易比重和经营结构,从1894年起,他发展大面积的甘蔗种植,并先后投资兴办了巴基斯、里约阿贡等5家糖厂,总投资约为1000万荷盾。其中里约阿贡糖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气碳化设备,能够加工生产优质白砂糖,令同行十分羡慕。
黄仲涵的事业青云直上,不到10年时间,他的糖厂年产量已达到15万吨。可是,正当他一帆风顺迅速发展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国和荷兰政府将本国的船只都征调回国运送战争物资。这样一来,爪哇的航运秩序便被彻底打乱,三宝垄海口码头上,华商的货物堆积如山,茫茫海面上却看不见一艘货船。
蔗糖无法运出,爪哇的糖商们纷纷降价倾销,一时糖价大跌。作为爪哇最大的出口企业,建源公司的损失更是惨重。眼看着大厦摇摇欲坠,黄仲涵心急如焚。他决定组织一个糖业股份公司,向荷兰商业银行借贷以缓和危机。然而,当时的荷印殖民统治者对华商企业有许多限制,从各方面予以刁难,荷兰小公银行更是落井下石,趁机提出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黄仲涵放弃了对殖民主义政府的幻想,转而召集各路糖商,连续开了十多次同行业会议,群策群力,终于找到克服航运停滞的办法,渡过了难关。
战后,欧洲物资极为短缺,砂糖也属奇缺商品,价格比战前翻了四五倍。乘着这股“西风”,黄仲涵空前地扩大糖业生产,并迅速地打进欧洲市场。当时,在欧洲的每一个国家里,到处都可见到黄氏企业白花花的砂糖。不用说,建源公司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几年中,黄仲涵的资产也翻了几倍,他成了印尼地位显赫的大企业家。
1918年,黄仲涵在克列贝特创建了东南亚最大的木薯粉厂,还有占地2000万公顷的种植园。雇员近4000人,年产量达27万担。木薯粉主要市场也是在欧洲。此外,黄仲涵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花生、蓖麻粉、香茅油等。
黄仲涵在雅加达、锡江、万隆、棉兰等印尼各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和分行,以扩大贸易。在荷兰鹿特丹、英国伦敦、马来西亚的核城和恬保以及新加坡也设了办事处,黄仲涵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各地,仅伦敦分行每年销售的货物就达14.5万吨。
建源贸易公司的日益壮大,需要相应的金融机构。1906年,黄仲涵动用400万荷盾创建了建源银行,随着他的资本日渐雄厚,又增加了水灾和人寿保险等项目,同时还代理经营其它保险公司的业务。另外,他在航运业方面也颇有发展,他的船队成为荷印华商航运业主力。制糖业更是独霸一方,仅5家糖厂资产就达4000万荷盾。
不少人认为,黄仲涵的成功是因为他比较幸运,他从父亲那里接手时,建源栈已具有相当规模和良好的信誉。黄志信是在建源栈经营最好的时候交到儿子手里的,他有多年建立起来的完整的贸易网络和充实的资金,这些都为日后黄仲涵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印尼,黄仲涵是印尼华侨最先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他早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要发展事业,人才是根本。建源公司的各个重要部门,都选用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很高业务水平的人担当领导职务。他既不排斥从欧美各国聘请技术人员来参与管理,更重视华侨专业人员的培训。他从自己的公司里挑选优秀的青年,千里迢迢送到欧洲各国去学习,也让他们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人说他是个数典忘祖的“洋奴”。可他并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他的糖厂是印尼最先使用电气设备和流水作业法的,由于敏锐地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使得他在糖业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创建了一代繁荣辉煌。
1924牛,黄仲涵去世时,人们对这位巨富到底留给子孙多少遗产众说不一。一般认为他大概有2亿荷盾资产。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黄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黄宗宣、黄宗孝等人主持的建源公司已是国际的大公司,不仅在印尼、在东南亚有巨大影响,在全世界也是炙手可热的大富豪家族。
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印尼华侨被列为第三等人,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对他们征收的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甚至,华侨所到之处都要缴费领取路条,否则便受重罚。爱生活,爱新蓝科对待华侨和印尼当地人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华侨面前,他们的话就是法律。殖民政府还规定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禁令,其中有一条是华侨不得穿西服。黄仲涵对此极为愤慨,他通过律师交涉,迫使政府取消了这条禁令,又带头穿起了西服。
随着黄仲涵财势日渐壮大,荷印政府对他的财产垂涎三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就以种种借口和手段企图扼杀建源公司,只是由于黄仲涵的精明顽强,一直没有得逞。
1917年,荷印政府以征收“战时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从战争开始时年获利达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税,乘机大肆劫掠;1921年,又要求黄仲涵缴纳3500万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然后又说,如果黄仲涵感到力不能及,政府愿以700万荷盾的代价收购黄家企业。此时,黄仲涵已经看清了殖民政府的贪婪与无耻,他清醒地认识到对方的目的是为了扼杀华侨资本,占为己有。他严辞拒绝了。
黄仲涵去世后,年仅25岁的黄宗宣和19岁的黄宗孝主持建源公司的经营。这兄弟俩既没有父亲和祖父的魄力,也没有那样的幸运。1924年,席卷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也殃及建源公司,整整两年时间,建源公司处于停产关闭状态,企业元气大伤。黄宗宣灰心丧气,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于是,他退出了建源公司,带着属于他的那份资产,另谋出路去了。这对公司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此以后,建源公司的重担就落在黄宗孝一人身上。他振奋精神,力挽狂澜,但经营刚有了点起色,二战恶魔又降临了。日寇侵占了东南亚,印尼也不可避免地处于日寇的铁蹄下。稍有恢复的建源公司再次面临危机。
好不容易熬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获得独立的印尼政府采取了扶助本土居民的经济政策,对华侨经济实施打击和排斥。黄宗孝奋力拼搏,却不幸于1950年突发心脏病而离开人世。此时,黄氏家族没有一个能够挑起这副重担的继承者,又缺乏专门的经理人才,黄氏后人眼看着建源公司江河日下,无力回天。
1961年7月10日,印尼三宝垄经济法院以“偷漏重税”、“违反经济法令”为由,接管了建源公司,这个光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黄氏家族企业从此便销声匿迹。虽然在印尼以外其它各地还有黄氏后人经营的“建源私人有限公司”,却终究难以再成气候。黄仲涵当年盛极一时的事业只有在旧报刊和三宝垄的史志中才能看见了。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6
200年长盛不衰的杜邦家族
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最大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大富豪。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20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代非常独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的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特色评说:父辈创业,第二代再创业,第三代守成加创业,财富绝对传给家族成员。
财富家训:“投资要保持最大的利润,至少是10%以上,保证风险最小,坚持全额投资;每一个国家只设一个工厂,从事一种产品专门生产。”“投资要选择最幸运的地点、最有利的市场、最有前途的产品”。
现如今杜邦财团是美国的十大财团之一,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6
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麦耶?罗斯柴尔德。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宫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财富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A·鲍尔(MayerAmschel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罗斯柴尔德原名迈尔?阿姆谢尔?鲍尔(MayerAmschelBauer),后将姓改为罗特席尔德(德语意为红色盾牌)。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AmschelMayerRothschild(1773~1855年)——法兰克福
所罗门SalomonMayerRothschild(1774~1855年)——维也纳
内森NathanMayerRothschild(1777~1836年)——伦敦
卡尔CalmannMayerRothschild(1788~1855年)——那不勒斯
杰姆斯JamesMayerRothschild(1792~1868年)——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梅耶·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伦敦的内森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老罗斯柴尔德的代号是“阿诺迪”,称威廉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内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绪语“和平”的译音。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便可见一斑。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犹太人出身)。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买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作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梵蒂冈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总之,罗氏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利奥波德·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二百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活动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反犹浪潮滔滔汹涌的环境之下,他们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同希特勒的较量中,他们更是凭借财富和非凡的谈判智慧,令纳粹头子也算盘尽失,无可奈何。他们一方面以拒绝向反犹国家贷款来抵制反犹国家,另一方面给犹太人的慈善事业甚至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以巨大的帮助。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的《贝尔福宣言》,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撤尼尔·迈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是经济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7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家族
这是一个奇特的财富家族。奥纳西斯是闻名于世的希腊船王,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敢于决断。有人说,奥纳西斯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一位和奥纳西斯很要好的经济学家评价说:“这位希腊人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勇于决断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还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很会到其他人认为一无所获的地方去赚钱。”寥寥数语,道出了奥纳西斯成功的秘密。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一个声名显赫的名字,他的创业经历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冒险家的路程。与他巨额财富相比的是,他的风流史更出名,“风流船王”的名声比“希腊战神”更加响亮,他与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一段婚史是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爱情也是被很多人述说着,多次被搬上银幕。直到今天,他遗留下来的庞大事业还在运转着,奥纳西斯已经载入了世界船运史册!
年轻的冒险家
1906年,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出生于土耳其西部的伊兹密尔。父母之所以用两个伟大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是希望他长大后也能出人头地,闻名于世。
少年时,奥纳西斯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父母的烟草买卖是顺利的,为了培养孩子,父亲每次谈生意还带着小奥纳西斯,让他长长见识。
但好景不长,19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伊兹密尔,奥纳西斯一家人还被投入监狱,尽管在付出了巨额保释金后一家人才出狱,但伊兹密尔已经不能再呆了。同年9月份,全家人来到了希腊,寻求一个希望!
可是,当时有成千上万的难民聚集在爱琴海边,港口附近,奥纳西斯又靠什么来生活呢?幸运的是,他在一艘驶往阿根廷的破船上找到了一份低廉的工作。到达了阿根廷之后,在当地的希腊侨民帮助之下,奥纳西斯在一家电话公司做电焊工,为生活所迫,奥纳西斯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消蚀他的勇气和希望,终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奥纳西斯发现,在阿根廷,烟草比较走俏,但却只有本地以及南美洲的烟草,由于味道强烈,很多人都不十分喜欢,而温和的希腊烟草却没有人卖,这就是商机!看准这个机会,奥纳西斯毅然辞职,把自己辛苦积累的钱投资在烟草上面。
最初,奥纳西斯只能在一个小作坊里生产希腊烟,但很快就供不应求,在扩大生产规模之后,他小赚了一笔。但在烟草家庭中长大的奥纳西斯明白,这种做法不能赚大钱,只有烟草贸易和运输才能成大事。于是,铤而走险的他做起了走私的买卖,幸运的是,没有被法律抓住,当生意稳固下来之后,他就转向了正当贸易,到1930年,奥纳西斯已经成为希腊产品最大的进口商,还租用了一些货轮。
就在奥纳西斯踌躇满志的时候,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无情地摧毁了一切!当所有人都被折磨得快绝望的时候,奥纳西斯却从中洞察出生机,当时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为了渡过危机,准备拍卖产业,其中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如今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他像猎鹰发现猎物一样,极为神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谈这笔生意。这一反常举止令同行们瞠目结舌。因为当时海运业空前萧条,老牌海运企业家们避之犹恐不及,奥纳西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于海上运输,无异于将钞票白白抛入大海。许多人规劝他,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丧失了理智。
但奥纳西斯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复苏和高涨终会来到,终将代替眼前的萧条。危机一旦过去,物价就会从暴跌变为暴涨,如果能乘机买下便宜物,价格回升后再抛出去,转手可得暴利。海运业虽暂受冲击,但必有复苏之日。奥纳西斯谢绝了同事和朋友的劝阻,果断将这些船全部买下。果然不出所料,经济危机过后,海运业的回升居于各业之首,奥纳西斯买的那些船只,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他一跃成为海上霸主,他的资产几百倍地激增。
1943年,奥纳西斯将其企业总部搬入纽约,财路日益广开,船队越来越大,1945年,他跨入了希腊海运巨头的行列。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7
繁盛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美国最富的家族。约翰?洛克菲勒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石油大王。他开创的石油王朝在美国垄断地位达85年之久。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一生中在维持家族事业的同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留下的慈善事业上,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为银行家的约翰?戴维?洛克菲勒是这个家族的金融管家,他也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家族至今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及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人们难以避开洛克菲勒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美利坚合众国悲伤的在“9'11”中倾倒的双塔。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7
IBM沃森家族:一个王朝的背影
沃森家族创建了雄霸世界的计算机硬件公司IBM。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是托马斯,丁?沃森,他从一个一文不名的乡下人,靠推销起家一手把IBM这个当初生产磅秤、屠刀和穿孔机的小公司发展为世界超一流的硬件公司。他的独生子托马斯?约翰?沃森曾是一个经常去夜总会厮混的花花公子,老沃森教育有方,浪子回头金不换。小沃森继承了父业。把IBM的计算机事业推上峰巅。这个家族以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而继续他的使命。
小托马斯·约翰·沃森(小沃森)简历
小沃森: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191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193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IBM公司,二战时(1942年)到美国空军服役,1946年重返IBM,1952年担任IBM总裁。1956年担任IBM董事长,1971年因病辞去董事长
小沃森出生于1914年,小汤姆的名字终生都跟随着他,即使他成了年近80岁的老头,仍然被叫做小汤姆。由于从小顽皮捣蛋,被人称作“可怕的汤米”。12岁那年他买了一瓶黄鼠狼臭腺。当全校全体集合时,他手持臭腺瓶,跑向主通风管道。整个楼层臭气熏天。他创造了自己学校生活中最辉煌成功的一刻。结果被迫暂时休学。这家伙居然用了六年,换了三所学校才将高中念完。上大学,也完全是有钱有势的双亲在布郎大学校长身上施加了压力。
小沃森对父亲所经营的IBM没什么好印象。小时候参观工厂,最深刻的就是浓烈的烟雾、噪音以及刺鼻的金属味。1937年,小沃森前往IBM销售学校,熬了两年坚持到学业结束。小沃森成了正式销售员。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飞行和泡妞上。他的风流韵事在公司内沸沸扬扬。但他有股倔劲:“我不能让IBM支配我的生活。”
二战爆发使使小沃森有了解脱的机会,他加入了国民警卫队。他依然胆大包天,一次志愿担任飞行观察员,穿过敌人炮火飞向缅甸。结果起了浓雾,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从高度计来看,他们应该已经撞山坠毁了。军队生涯,使他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有了自信心。他终于拿起电话,告诉父亲,他将回到IBM。这当然是老沃森盼望了多年的心愿。他当起推销员,得到了极其轻松的华尔街业务区,结果到1月2日,就完成了全年的销售额度。
老沃森很怀疑那些已真空管和电子零配件装成的庞然大物,丑陋又难过,而且由很多吱轧作响的机械构成,听起来象满满一屋子的人在织布一样。他甚至断言:“世界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大约只有5部。”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一次,他在机场跑道上和父亲发生冲突,最后大声说:“他妈的,你能永远不离开我吗?”
小沃森成为IBM第二号人物后,当即对研究机构进行革新。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了带根本性的改革。1950年5月,任命麦克道尔为实验室负责人,大量招聘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国防计算机”的研制正是小沃森率领IBM进入电子技术的一次冒险,是公司发展方向的彻底革命。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它叫IBM701。
1952年大选前夕之夜,兰德将一台Univac电脑提供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预测结果。电脑作出了艾森豪威尔以微弱优势获胜的预测。那一次,Univac大出风头,被称为“无与伦比的电子大脑”。当然,受刺激最大的还是小沃森。
1953年4月,IBM纽约总部终于迎来辉煌,150位全美最出色的科学家和商界领袖参加IBM-701国际计算机的盛大典礼。1956年,4年一度的大选降临,电视上再也见不到Univac电脑,而尽是IBM的标志。此时,IBM已经占领了约70%的市场,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7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
1956年5月,老沃森正式将IBM的权力之柄移交给小沃森。父与子握手的镜子出现在《纽约时报》上,代表着两个时代的过渡。这时IBM已是美国排名第37位的大公司。小沃森说:“他肯定已认识到死神正向他逼近,这也许是他决定下台的唯一原由。”6月,老沃森因病去世。1956年底,小沃森召开高层经理会议,制定了著名的威廉斯堡计划,使公司脱胎换骨。
有一次,小汤姆让一位决策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的经理去他的办公室。这人畏畏缩缩进来,小汤姆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这人回答:“我想是要开除我。”小汤姆十分惊讶:“开除你?当然不是,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让你学习。”然后他安慰这位经理,而且鼓励他继续冒险。
1961年,公司年收入达20亿美元之巨。股票价值比5年前增了4倍。当时全美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部。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BigBlue)。小沃森升为主席兼董事长,开始指挥生产声名卓著的“IBM360系统。”著名的《幸福》杂志称为“超级冒险”,在整个电脑的体系结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兼容”成为推动电脑产业革命最响亮的口号。到1966年底,已有8000台电脑出厂,使IBM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税前存利润高达10亿美元。一场历时5年的“赌注”50亿美元的超级毫赌见出了分晓。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8
摩托罗拉高尔文家族
这个财富家族在美国影响巨大。其创始人高尔文从卖爆米花创业到成为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使这个家族显赫至今。高尔文对他的财富接班人的培养花尽心血。他把独生儿子鲍勃经常带在身边,并热切地希望儿子进入企业界,他细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企业问题。长大后任命他为摩托罗拉副总经理,放手让他去领导一个家族企业,后来又任命他为总经理,但他不打算退休,他还要培养第三代财富接班人,当鲍勃带着自己的儿子克里斯去看望因病住院的高尔文时,他看到孙子的成绩激动了。
特色评说:子承父业、稳步发展、父子培养孙子。
财富家训:“人是最重要的。”不要怕犯错误,放手去干吧!”如果我们要做这件事,那就立即去做。”
迪斯尼家族
这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财富家族,其家族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哥哥罗伊·迪斯尼,因米老鼠卡通电影而名扬天下,接着又推出一系列卡通电影。兄弟俩又共同谋划开创了“迪斯尼世界乐园”。迪斯尼在事业未竟时去世,留下一个庞大的财富家族。家族内部派系之间开始争权夺利,“三驾马车”轰轰隆隆地开过来,另有数名“游击队员”也卷进纷争之中。女婿与侄儿大动干戈,侄子小罗伊一手遮天独揽大权,纠集朋党,将迪斯尼公司的触角伸向欧亚。
特色评说:兄弟联手创业,侄子继业。
财富家训:“迪斯尼乐园的理想:希望人们在这里找到快乐和知识。”“如果不了解真实的事物,就不能根据真实的事物创造出奇想妙事来。”
全球迪斯尼乐园一览
国家城市建成时间占地面积每年游客人次
美国洛杉矶1955年30公顷——
美国奥兰多1971年——1600万
日本东京1983年约80公顷1650万
法国巴黎1992年——1200万
中国香港2005年126公顷初期500万
中国上海未知
1.迪士尼乐园度假区
迪士尼乐园(1955)
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2001)
2.华特迪士尼世界
神奇王国(1971)
艾波卡特中心(1982)
迪士尼-米高梅影城(1989)
迪士尼动物王国(1998)
3.东京迪士尼度假区
东京迪士尼乐园(1983)
东京迪士尼海洋(2001)
4.巴黎迪士尼度假区
巴黎迪士尼乐园(1992)
巴黎迪士尼影城(2002)
5.香港迪士尼度假区
香港迪士尼乐园(2005)
作者: 合肥亮少 时间: 2008-10-25 15:08
全世界的债主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缩影。摩根家族创造的“摩根化经营管理体制”至今仍然统治和影响着华尔街的一切。这一经营思想和战略,贯穿在资本主义由幼年迈向壮年的全过程。在摩根家族励精图治,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J?P?摩根无疑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J?P?摩根开创了“摩根时代”,即金融寡头支配企业大亨的时代。他的名言是:“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摩根银行的前身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英国乔治·皮博迪公司。乔治·皮博迪原是美国巴尔的摩的一个干货商,在发了一些小财之后,于1835年来到英国伦敦闯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业是个发财的行业,就开始在伦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兑银行的生意。
乔治·皮博迪很快打入了英国的金融圈子。不久,乔治·皮博迪受宠若惊地收到内森·罗斯柴尔德男爵的邀请前去做客。
内森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乔治·皮博迪帮他一个忙,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密公关代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由于在欧洲巧取豪夺,虽然家财万贯,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视。伦敦的贵族阶级就不屑于与内森为伍,屡次拒绝内森的邀请,虽然罗斯柴尔德在英国势力很大,但始终有些被贵族孤立的感觉。内森看中乔治·皮博迪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谦和,人缘颇佳,又是美国人,日后还可以派上大用场。
乔治·皮博迪对内森的提议自然是满口应承,所有公关开销全由内森买单,乔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为伦敦著名的社交中心。
直到1854年,乔治·皮博迪还只是一个百万英镑级别的银行家,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帮助下,短短的六年之内,他发了一笔近2000万英镑的横财,一举成为美国重量级的银行家。
乔治·皮博迪一生没有子嗣,庞大的产业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决定邀请年轻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Morgan)入伙。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S.MorganandCompany),仍然设在伦敦。后来,朱尼厄斯的儿子J.P.摩根接掌了公司,后来他将美国的分支改名为J.P.摩根公司。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伦敦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会面,摩根家族完全继承了乔治·皮博迪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880年,J.P.摩根开始大量资助重组铁路公司的商业活动。
1891年2月5日,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英国的其他一些银行家成立了秘密组织“圆桌会议集团”,美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牵头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圆桌会议集团”更名为“外交协会”(CouncilonForeignRelation),英国的改为“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美英两国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就是从这两个协会中被挑选出来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银行家大会。当他们回来时,J.P.摩根已经被指派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利益的首席代理人。伦敦会议的结果就是,纽约的J.P.摩根公司,费城的佐格索公司,伦敦的格伦费尔(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杰斯·希公司(MorganHarjesCie),德国和美国的沃伯格公司(M.M.WarburgCompany),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联系在一起了。
1901年,J.P.摩根以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UnitedStatesSteelCorporation)。J.P.摩根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据国家临时经济委员会(TemporaryNationalEconomicCommittee)的报告,他仅拥有自己公司9%的股份。看来,声明赫赫的摩根还只是一个前台人物。
摩根家族的祖先于17世纪初在新大陆(行情论坛)的淘金浪潮中移民美国,定居在马萨诸塞州。到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定居哈特福。
像其他犹太人一样,摩根家族一直延续着赖以生存的商业传统。约瑟夫·摩根最初经营一家小咖啡馆。经过苦心经营稍有积蓄后,他先是出资经营一家很气派的大旅馆,然后又购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铁路业的股东。
财富家训:“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金钱!”今天就要预测到明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是赚钱的法宝。”
欢迎光临 合肥本本之星 合肥Thinkpad专卖店 合肥Apple专卖店 hfthink 合肥本之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http://hfthink.net/)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