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需要借助电脑来进行一次现代化办公的时候,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是运行速度、是安全性与稳定性、是输入的手感与屏幕的质量、还是简简单单的只需要轻薄随身而已。小编相信大多数真正每天都在进行数字办公的人们会回答“都需要”。而这个时代特有的办公室产物之一“商用笔记本”,也在不断的向着这些目标去进发,在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材料工艺的不断进步之间不停进行自我进化,将制造经验、技术实力与用户反馈有机结合,生产出真正能符合商用笔记本顾客的挑剔需求的笔记本。
2012年,ThinkPad集当时的尖端技术之大成,利用全新理念打造了能够代表“超极本”这一名词的初代X1 Carbon,在那个MacBook“小白”们一统天下的年代重新为“小黑”杀出了一条血路,带来了商用超极本如今的繁荣与发展方向。而在经过四年间每年以换代的摸索之下出世的2016款的X1 Carbon已经是系列第四代产品,也是历经二代的变革与三代的回归之后,ThinkPad设计师们在创新技术与经典手感之间找到的那个平衡点。
同样的设计语言 焕然一新的内在材质
如同24年间被生产出来的那些“小黑”经典们一样,第四代的X1 Carbon依旧有着墨黑的A面外壳、棱角分明四平八稳的设计语言和羡慕的ThinkPad Logo。作为名字里Carbon一词的硬件依据,这代的碳纤维A面外壳采用了硬度高达550Gpa的航天级碳纤维材料,整体强度比起上一代来提高了一倍以上。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这台拥有14英寸屏幕的超极本投影面积与大部分的13.3英寸笔记本相当
▲宽大的触控板与回归全实体键的小红点系统,对于老一代小黑粉来说两只手指加上这套系统就能够掌控一切
打开上盖,依旧是熟悉的键盘布局与经典的“小红点”指点杆系统。经典设计带来的完美1.9mm键程与恰到好处的45克按键压力结合与T系列一致的全尺寸键帽都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在于看到它的时候,更在于将双手放在键盘上敲击下去的时候。
▲简简单单的白光背光,结合全尺寸、长键程的键帽,ThinkPad在X1Carbon上提供了超级本中最好的键盘体验
为了满足不习惯利用TrackPoint小红点系统来操作光标的人群需求,ThinkPad还同时配备了宽大的一体式触控板来让他们也可以爽快的操作电脑。同时键盘也有两级白色背光可以开关调节,在暗光环境下也能够帮助您顺利完成键入,也不至于颜色过于闪耀刺眼,发色十分柔和。
▲屏幕表现比往代都要细腻鲜活许多,升级到2K的分辨率也让人大呼爽快。而开合180度的转轴结构由金属构成,阻尼舒适结构耐用,完全不用担心使用寿命问题
在这一代产品中,ThinkPad听取了各界的意见,将屏幕升级到了分辨率为2560×1440的2K级别(依旧有传统的1080P屏幕可供选择),显示效果更加细腻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宽广的色域与超广的可视角度。配合其标志性的下沉式屏幕180度屏幕转轴系统,让多人分享屏幕内容成为了很容易的事。
▲D面已经成为了各家旗舰产品拼做工拼设计拼手感的最后战场,作为笔记本材质工艺领头羊的小黑,怎么能在这里马虎?
C面掌托与D面整体都采用了被ThinkPad称之为“超级镁”的合金材质,拥有着不输与A面碳纤维材质的强度,同时高强度冲压造就的超轻结构也为16款ThinkPad在体积重量方面再次创造极限帮了大忙。
接口设计丰富实用 按压式指纹快过iPhone
X1 Carbon再轻薄,在定位上也是需要应对大量商务需求的商务本,在接口数量与选择上自然是丝毫不能含糊。虽然出于体积和一体性的考虑它并没有扩展坞Dock接口,不过支持无线扩展坞系统的Wigig连接配合一个万能的Onelink+也能够轻松的在办公室里将它扩展出足够使用的接口来。
▲一些官方给出的配件套装,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都秉承了一黑到底的风格,扩展性十分足
即便出门在外并不方便携带扩展坞,X1 Carbon在机身两侧依旧提供了包括两个USB3.0接口、一个支持大电流输出的USB3.0接口、HDMI与mini DP两种视频接口、3.5mm音频接口和一个隐藏的Micro SD卡槽。
▲左侧分别是电源接口、Onelink+万能扩展接口、mini DP接口和一个支持关机充电的USB3.0jiekou
▲而右侧也被满满的接口占据,必不可少的笔记本锁口、一个标准HDMI接口、两个USB3.0接口和一个二合一耳机接口的组合既实用又足够,没有配备现在暂时实用性不足的Type-C或者雷电3.0接口并非遗憾,而是权宜之选
而在I/O接口上,2016款的X1 Carbon还有一个更加显著的变化就是摒弃了之前的扫描式指纹识别而采用了更先进更快速的按压式识别系统,结合最新Windows 10所植入的Windows Hello系统安全管理方案与超高速SSD的支持,能够在瞬息之内解锁电脑,免除麻烦的密码设定,使得办公能够快人一步。
▲有了Windows Hello之后,指纹识别不仅能够用来解锁,还能够与微软账号进行联动来完成UWP应用的购买与支付等
小编针对ThinkPad X1Carbon的指纹解锁速度与iPhone6s的TouchID做了一下对比,发现无论是响应的速度还是进入系统的速度,X1C都要更加快速,几乎没有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延迟,感觉像是手放上去的瞬间就已经进入桌面环境了。
▲最后放上一张与TouchID的对比图吧,面积更大、速度更快,棒!
win10下的全新软件 监控、优化一次搞定
小编喜欢ThinkPad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他完善而好用的配套软件系统,在那个没有X大师XX管家XX助手的年代就能一手搞定电脑的安全与控制, 令人可以不用担心电脑的维护问题而安心于工作。
而在最新一代的X1 Carbon中,为了适配拥有了诸多新特性的Windows 10与全新的硬件配置,ThinkPad为其配置了全新的控制软件,功能更加强大的同时也高度植入系统,更加一体化。同时这套软件也成为了联想新出品电脑的标准配置,对于联想电脑整体使用感受的提升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Lenovo吸取了ThinkPad在一体化管理软件上的绝对优势,将其做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方案,赞
▲与之前很多版本一样,接管Windows系统更新的同时,也能随时保证自家驱动的更新
▲通过硬件扫描,可以提前知道机器什么地方有可能出问题而预约上门维修
轻薄与性能的平衡点 强大不只是在表面
▲放在普通笔记本中都属于优秀的硬件,在超极本领域自然已经是顶级的配置了
在核心硬件选择上,来自英特尔的第六代酷睿I7-6500U在保证CPU性能表现依旧顶级的同时很好的缩减了整机功耗与发热水平,先进的Skylake架构加上14nm制程带来了更好的能耗比,技术的进步让低发热、高性能和长续航成为了可以兼得的属性。
而顶级的CPU带来的还有核芯显卡部分的提升。HD 520相比起前代的HD5200来拥有着不小 的进步空间,在3D Mark图形测试之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高度,甚至并不输于入门级别的独立显卡了。
▲HD 520拿来应对一些网游也足够了,而基础的3D加速也是OK的
8GB的内存配置对付日常办公绰绰有余,即便是超大型的表格文档也能够瞬间加载完毕。而且根据需要,X1 Carbon最大能够将内存扩容到16G,天天用PS处理都无比顺畅。
▲依旧是DDR3的规格略微有点可惜,如果能换上更加高速的DDR4就好了
现在这个时代依旧没有搭载SSD的电脑基本就是在耍流氓。X1 Carbon最大可以搭载1GB容量的NVMe协议PCIe通道SSD,采用标准的2280规格M.2接口,自此破除了电脑运行速度的最后一道门槛。
▲测试机搭载的应该还是SATA通道的SSD,即便是这样也能够让X1 Carbon在加载文档速度上飞起来了
在整体性能测试之中,无论是偏向理论性能的CineBench还是更加倾向实际应用的PCMark,拥有着平衡硬件配置的X1 Carbon的都是手到拈来,在测试中丝毫不含糊。
鹰翼风扇稳定散热 优化续航能使一天
在散热测试中,我们依旧使用AIDA 64来进行CPU与GPU的双重烤机来进行测试。在一个小时的测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热成像仪呈现的图片很明显的看到几乎所有的热量都完美的随着风扇的运转聚集到了出风口处,散热效率极其之高。
而在续航时间方面,我们采用了相对暴力的PCMark8模拟环境压力测试,让X1 Carbon始终处于一个高负荷运行的状态之中,旨在于测试出实际的续航时间。
结果表示,在高负载的前提之下, X1 Carbon的续航时间依旧达到了5小时以上。按照之前的测试经验来看,如果只是一般的轻度办公用途,使用8小时以上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总结
ThinkPad在X1 Carbon出到第四代的时候将其发扬光大做成了一个承载着品牌荣光与最高标准的系列,而这只拥有着诸多全新特性的2016款X1 Carbon便是领头羊。无论是更高强度外壳材料的使用、快到爆炸的按压式指纹识别系统,还是搭载Windows 10的决定,都让这一代的X1 Carbon看上去不再那么“传统老派”。
▲全新技术按压式指纹传感器与经典60克压力键盘结构并不冲突,他们都是组成现在ThinkPad X1 Carbon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像这样的交织融合,这台机器上随处可见
而与此同时,优异的性能、强大的续航散热与冠绝天下的键盘手感作为ThinkPad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也得到了完美的保留。突破自己、追求极致并不代表着要舍弃经典与精华,经典的红与黑不仅是小黑粉们的信仰,更加是ThinkPad过去的荣耀。从创新的X1家族开始,ThinkPad要让世界看到一个创新与经典共存的ThinkPad,一个行走接近25年的老品牌的自我进化。
或许他们已经找到了,那个创新与经典交织的,十字路口。
欢迎光临 合肥本本之星 合肥Thinkpad专卖店 合肥Apple专卖店 hfthink 合肥本之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http://hfthink.net/) | Powered by Discuz! 7.2 |